close
↑開水、自來水、果汁、檸檬酸…等靜置的液體,感染霉菌後,會有果凍狀團塊、異味產生,依菌種不同有白色、綠色、黃色、黑色…等顏色。
↑黑色水霉
↑黏在容器壁上的黴菌,佈滿肉眼看不見的菌絲,很難清除乾淨
↑雖然自行料理的飲品比較安心,但是盛裝的容器,沒有滅菌處理,溫度剛好益於細菌滋生,大約數週便可以培養出驚人的水霉菌,有些菌會漂浮在水的表面,肉眼看得見,有些菌會沉澱於水面下,讓人在沒有察覺下吃下肚。
↑來自於空氣或未滅菌的瓶內的霉菌,存在我們生活的四周,微量菌進入人體並不會有不適的反應,少部分敏感的人會過敏、打噴涕。當霉菌的數量積累較多,進入人體後,則會產生不適的反應,如拉肚子、急性蕁麻疹、頭暈、噁心…等感覺,菌量多又長時間持續進入人體,易導致肝炎、癌變。
↑台灣是個潮濕益生菌的地方,不易物儲存食物,「曝露在外」或「隔餐」的食物,一定要密封或是低溫保存,食用前充分加熱。罐裝或瓶裝的的飲品開封後,盡早食畢,或食用前評估自己的食量,無法一次食畢,可趁新鮮與人分食,或倒出自己能吃完的分量食用,其餘冰封保存,瓶口不要接觸到嘴巴口水,食物較不易變質。
↑開封後,久置於冰箱的醬料瓶,也會有肉眼難以發現的霉菌
↑葉片上水珠染霉
※霉菌、細菌無所不在,食當令季的食物 ,買夠吃夠用的分量即可,不囤積的習慣,較不會招引蟲患、疾病。
高鹽、高糖的「醃漬物」雖然可以延長保存期限,但受到感染一樣會發霉、發酸,請勿再食用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